搭建平台,做大芯片产业东大集成电路校友会成立
搭建平台,做大芯片产业 东大集成电路校友会成立
东大集成电路校友会供图
南报网讯(记者 谈洁)为促进南京江北新区与东南大学集成电路领域高端人才之间的交流合作、助力招商引资,推动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发挥自贸区协同创新发展的优势,9月21日下午,东南大学集成电路校友会在江北新区成立。
据介绍,江北新区全面承载“两城一中心”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聚焦产业发展重点,吸引了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企业落户发展,特别是集成电路产业,呈现出快速集聚、迅速崛起的蓬勃发展态势。目前已集聚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260余家,涵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终端制造全部环节,随着自贸试验区的成立,江北新区已经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南京自贸区成立以来,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国际企业及产业人才来到江北新区落户,为新区“芯片之城”的建设带来创新的动力,在面向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将促进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完善,从而进一步扩大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产业的规模。
“集成电路作为东南大学双一流学科,培养了大量的集成电路人才。” 东南大学副校长、校友总会常务副会长黄大卫说。
据介绍,近年来,依托校友资源,东南大学和江北新区展开了一系列的政产学研深度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江苏东大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国家专用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ASIC工程中心)、南京低功耗芯片技术研究院均落户江北新区;南京示范微电子学院人才培养联盟由南京市江北新区管委会任理事会理事长单位,由东南大学微电子学院等任副理事长单位;江北新区与东南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具体落实,双方决定共建东南大学江北新区创新研究院,面向江北新区建设及产业发展需求,整合东南大学相关优势学科、科研团队、高端人才进驻,打造新型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江北新区发展提供新型可持续的动力支撑。
东南大学集成电路校友会秘书长 南京通信集成电路产业技术研究院总经理孙振华表示,江北新区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期,他们将加强与广大集成电路行业校友的联系,进一步增进情谊与合作,充分发挥校友会资源,扩大东南大学在集成电路行业的影响力,携手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推动江北新区“芯片之城”的建设。
相关新闻
“中国芯片将迎来黄金10年”
南报网讯(记者谈洁)“中国芯片将迎来黄金10年。”当天的成立大会上,来自高校、企业的众多专家们对集成电路的发展非常看好,并对行业如何发展献计献策。
“2018年中国芯片进口3120亿美元,国产芯片仅380亿美元,芯片进口额连续6年超过了2000亿美元,且很大一部分核心芯片无法自主可控。进口替代势在必行,滚雪球的坡道又高又长,中国芯片将迎来黄金10年的历史机遇。”摩尔精英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天使投资人张竞扬不仅阐述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同时也指出了中国芯片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荣誉顾问蒋守雷表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两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就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链结构来说,2005年在大陆封装业占比将近50%,制造业占33%,而设计仅占17%,发展并不平衡。到2018年,封装业占比为33.6%,制造业占27.8%,设计业占38.6%。已经逐渐呈现三足鼎立的趋势。不仅如此,国家也对个省市集成电路产业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就北京来说,投入了800多亿基金,想要发展集成电路的决心可见一斑。
“大家都处在同一水平上,作为后进者就能够拥有挤进前列的机会。” 张竞扬说,人工智能也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市场等性能,存量等升级,这些都是机会;再来就是物联网,物联网市场碎片化严重,这对于做惯大单子的欧美大企业来说很困难,正好给中国初创类公司带来很大的机会。
芯驰CEO仇雨菁从汽车芯片的角度来看,她表示,近几年中国和一些发达国家都迈入了智能驾驶的时代,与电子消费类产品不同,这个领域迭代并不快,特别是汽车芯片,迭代的周期更长。从另外一个视角看,也在考验每家国内的芯片设计企业的耐心和定力,愿不愿意沉下心去干一件可以提升自主技术能力,真正推动行业成长变革的事情。
厦门意行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技术总监杨守军从车载毫米波雷达的角度表示,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已经成熟,但国内自主替代才刚刚起步,毫米波雷达作为传统感知技术的扩展,在智能传感方面正处于创新阶段,因此国产厂商需要更多资源进场,把市场做大,才能拥有机会。
博流智能创始人宋永华提到,进口替代已成为芯片创业风口,全国上下创业做芯片的形势下,作为芯片初创企业需要保持清醒,坚持自主研发/跨界创新,规避细分市场的红海。